春秋战国的围棋兴起到清朝的没落再到日本的兴起

围棋围棋历史中国称霸

围棋起源于中国古代,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博物志》中有过一种说法:尧的儿子丹朱顽劣,尧为了让丹朱能够收心,便创造了围棋来教育他,并陶冶其情操。春秋战国时期,围棋在社会上已经广泛流传了。而弈秋是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围棋专业棋手。据推测,弈秋是与孟子同时代的人,孟子称弈秋为“通国之善弈者”,认为他是当时全国最会下棋的人。意思与后代的“国手”大同小异。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围棋九品制,对有一定水平的“棋士”,授予同棋艺相当的等级,《南史·柳恽传》载:“梁武帝好弈,使恽品定棋谱,登格者二百七十八人”。日本围棋的“九段制”即来源于此。

而到了隋唐时期,围棋棋盘定型为现代的19道棋盘,取代过去的17道棋盘。由于帝王们的喜爱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围棋得到长足的发展,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知识阶层修身养性的一项必修课目,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而唐朝也开始实行“棋待诏”制度,成为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而棋待诏,就是翰林院中专门陪同皇帝下棋的专业棋手,当时被称为“国手”。

围棋围棋历史中国称霸

清朝初年,出现了中国古代围棋的发展一个高峰期。大批著名棋手涌现,留下大量名局棋谱,如黄龙士与徐星友的“血泪篇”,施襄夏与范西屏的“当湖十局”。 同时,围棋理论的研究亦达到一个高峰,代表作有徐星友的《兼山堂弈谱》和施襄夏的《弈理指归》等。但随后,中国围棋渐渐衰微,围棋发展的中心也转移到日本。

到19世纪中叶后,日本的围棋水平赶上中国,并在其后的一百年间,将中国远远抛在身后。

围棋围棋历史中国称霸

而日本围棋史又是如何?围棋传到日本的具体时间众说纷坛,一直到奈良时代(公元710—794),围棋才在日本宫廷盛行起来。战国末期,丰臣秀吉设立“棋所”;德川幕府时代,出现了在天皇或将军面前对弈的“御城棋”。日本围棋逐渐兴盛,出现了本因坊,安井,井上,林家等围棋世家。其中坊门尤其人才辈出,先后出现了道策、 丈和、 秀和、秀策、秀甫、秀荣等杰出棋士。在日本一般认为,由1682年道策击败琉球开始,日本围棋水平已经超过中国。但现代棋界泰斗吴清源先生指出:当时的日本围棋著作《发扬论》、《棋经众妙》、《死活机妙》等书,大多取材于中国的《玄玄棋经》,并认为,乾隆年间是围棋发展史上的最高峰。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曾问过吴清源先生,乾隆年间名手的实力相当于日本的几段,吴氏答曰:已相当高了,大致不逊于日本的“名人”吧。而后日本围棋稳步发展,据文献记载,1841年在日本有棋手七段以上8人,六段6人,五段10人,五段以下257人。弘化(1844—1848年)年间见于记载的棋手共有431人。

明治维新以后,棋手失去幕府支持,开始谋求新的谋生手段,导致了新闻棋战和现代段位制的出现,并创立了全国性的日本棋院。而日本棋院的建立,则代表着围棋中心由中国转向日本,而围棋时代也从“中国称霸”变为“日本为王”。

(转载请声明文章来源于云比赛

围棋围棋历史中国称霸

围棋时代(一) 中国称霸到日本为王

围棋时代(二) 日本围棋发家史

围棋时代(三) 韩国古代围棋发展史

围棋时代(四) 韩流涌起 曹薰铉李昌镐师徒强势统治

围棋时代(五) 雄狮苏醒 陈祖德打破中国围棋僵局

围棋时代(六) 新老交替 聂卫平掀起围棋狂潮

围棋时代(七) 历经四代 中国围棋重回鼎盛时期

相关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