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64个格子的国际象棋,方不盈尺,但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诱惑力。

有着64个格子的国际象棋,方不盈尺,但却蕴藏着无穷无尽的诱惑力。它历来被视作“没有结论的思想,没有答案的数学,没有作品的艺术,没有石头的建筑”。在有“国际象棋王国”之称的俄罗斯和一些欧洲国家,它的地位甚至高过足球,誉为“体育阶梯上最高的一级”。列宁把国际象棋比作“智慧的体操”;歌德称国际象棋是“人类智慧的试金石”;托尔斯泰说“国际象棋是一种高尚的娱乐”;普希金更是热情洋溢地写道“国际象棋对每一个幸福的家庭都是必不可少的”。

国际象棋融科学、艺术、体育为一体。除了竞技功能,国际象棋另有两大功能:1.益智功能(教育文化)、2.社会功能(休闲娱乐、交往功能、科研功能)。

益智功能

有人称国际象棋是一种“智力教具”,这是对它的益智功能(教育文化功能)的很好诠释。它投资小、回报大、影响持久。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其作用不容低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对于国象进学校、进课堂的广泛实践,证明它对各年龄层的学生在智力开发上都能适合。尤为重要的是,它对于个性的塑造、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人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功效。

国际象棋的教育功能,早就为很多国家所认同。举学生为例,那种在被动地接受知识时容易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在下棋中较少遇到,学生们经常表现出来的是兴奋和激动的面部表情。而因这种情绪激发出的大脑形态各异的众多“棋局图像”的扫描、甄别过程,正是增强学生们的记忆力、想象力、辨识力、判断力的智力开发的过程。

今后,如能通过中外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较为系统地对国际象棋教育的作用进行科学论证,检阅国象进学校的成果、总结国象进课堂的经验,并使之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那必将是十分有益的。

社会功能

通过弈棋,我们可以感受到工作中和生活中需要去掌握的一些东西,诸如条理性、系统性和客观性,从而养成纪律性、忍耐性和自我反思精神。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犯了过失,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或很长的时间后才意识到,而在棋战中出错,一局终了,立马就能醒悟。因此,下棋既能培养成就感,也是一种挫折训练。如果棋手不去致力于改进自己的缺点,高估自己或轻视对手,都会受到惩罚。并且,棋手们往往都有赛后复盘、讨论棋局进程的习惯,这也是一种相互学习的良好方式。

国际象棋本身来说也是一种益智游戏和有胜负的高雅娱乐。曾在2000年获得国际象棋女子世界个人亚军的秦侃滢在回忆当年初学情景时说:“当我第一次接触到国际象棋时,我好像中了它的魔法似的。你看那造型生动的大大小小的棋子,就像童话世界小人国一样。于是你就想统率两支‘木头人大军’中的一支,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十分强烈的弈棋欲望,并想通过战胜对方来显现自己的指挥才能。”

当你步入国际象棋世界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赛场时,你也许会情不自禁发出一声赞叹,那么多国家和地区的男女棋手在一起切磋国际象棋,就像开一个大型国际会议一样。不同的肤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在同一个规则下比赛,这种文化交流的作用是独特而又奇妙的。

下棋是少儿们很容易掌握运用的一种“准交际手段”。现在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通过纹枰对坐,能够结交许多新朋友,这无疑将扩大他们的社会接触面,丰富生活,并且有助于他们集体意识的形成。

谈到国际象棋的科研功能,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在科学家和棋手共同努力下,出现了“电脑棋手”,编程也日趋完善,“电脑棋手”不断升级换代,水平越来越高。专家们致力于电脑的研究,不仅对人类棋手有所帮助和促进,而且还使电子计算机具有像人那样学习和进行判断的能力,这对解决国民经济以及国防上的重大问题很有参考价值。此外,让宇航员组成的太空队与地面队进行比赛,用以测试在失重条件下的反应能力,这对医学研究也不乏意义。1996、1997年“棋坛巨无霸”卡斯帕罗夫对抗“深蓝”和“更深的蓝”的两次“人机大战”就曾被新闻界炒得沸沸扬扬。尤其是1997年的“电脑打败人脑”,与克隆羊技术一起被众多媒体列入当年世界十大新闻。人机大战的影响在社会意义上也大大延伸了国际象棋的科研功能。

国际象棋可提高观察力、记忆力、心算能力、忍耐力、空间想象力和集中注意力等,是一项非常考验人综合素质的项目,被誉为“人类智慧的试金石”。它的棋子造型生动、棋盘色彩分明、规则简单易懂,适合孩子无拘无束的天性,是早教的一种上佳手段!国际象棋和人生一样面临着各种挑战。人生如棋,棋如人生,通过学习国际象棋可以看淡输赢、陶冶情操、收获快乐!

相关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