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及其规则简介

象棋及其规则简介

刘继军

一、象棋(中国象棋)简介

象棋(中国象棋),古称“棊”(英文名Chinese chessxiangqi),中国传统棋类益智游戏之一。

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期已有记载。在春秋战国以降的历朝历代帝王将相、达官权贵及士大夫阶层中甚为流行,也是中国古代棋、琴、书、画四大艺术之一。至明、清两代,象棋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象棋著述佳作纷呈,其经典如《梦入神机》、《橘中秘》、《梅花谱》、《适情雅趣》、《百局象棋谱》、《韬略元机》、《心武残编》、《竹香斋象戏谱》、《渊深海阔》等均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1956年列入国家第一批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

1956年8月由国家体委审定出版第一本竞赛规则

1956年1215-27日在北京举行全国第一届象棋锦标赛

1962年1111日中国象棋协会在安徽合肥成立

1978年1123日亚洲象棋联合会在马来西亚古晋成立

1993年46日世界象棋联合会在北京成立

2008年首届世界智力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

2009年223日国家体育总局发文将“中国象棋”项目名称更改为“象棋”,英文译名采用“Xiangqi

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2022年杭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二、象棋竞赛规则演变概况

国内赛事目前采用2020年版《象棋竞赛规则》

国际赛事目前采用2018年版《世界象棋规则》

象棋起源自三千多年前西周即已流行的杀“枭”为胜的“六博”,现行棋制定型于北宋后期,作为一项高级智力游戏,规则毫无疑问始终贯穿于其中。

除却最古老、最简单、也是最基本的“摸子走子、落子无悔”规则,约定俗成、口口相传之外,其文字记载也偶见于各类典籍之中。

如南宋末年的类书《事林广记》所记载的有关象棋部分,开篇 “象棊子法:将行一步九宫内,士止一尖不离宫。象虽二尖有四路,马行一直一尖冲。炮须隔子打一子,车横直撞任西东。卒子若行惟一步,过河进吉退为凶。”这一段文字就很好地诠释了象棋行棋的基本规则。清代乾隆、嘉庆年间的象棋大家薛丙整理出版的排局谱《心武残篇》(1800年)和全局谱《梅花泉》(1809年)二谱卷首“凡例”,对走棋先后,棋子颜色、棋图印制、着法禁允等一系列规则问题,也均有所提及。

1950年上海市举行全市象棋比赛,象棋名家屠景明先生经多方征求相关人士意见,精心编撰而成《象棋比赛规程》:

1.明确了一些棋规,分允许着法和不允许着法两类。如明确了“捉一不捉二”、长跟、长拦等是允许着法;一将一捉,一将一杀等具有连续胁迫对手的,为不允许着法,必须变着,如不变作负。

2.对比赛用时也作了规定。如每走一步棋限时两分钟;遇疑难棋势,有三次机会每步可延时五分钟;何着延时,由棋手自定。

这项《象棋比赛规程》的成功运用,对象棋比赛规范化、统一化产生了承前启后的积极影响。

1953年《北京日报》发表谢小然先生编撰“棋规”,未几在华北东北名手单人赛试用。

1956年6月,广州《象棋》月刊(杨官璘、陈松顺主编)以5页篇幅列举棋图介绍“棋例”,其条文为十款,内容更为详细。

显然,竞赛规则的产生,在当时是一种自然而然的行为,仅仅是对此前发展历程中,所形成的“棋例”加以沿用、传承、辨析、分类、综合、规范,以期达到统一的目的,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太可能一蹴而就出来什么完备的理论体系。

事实上,象棋几十年来一直存在着同宗同源且并行不悖的两种竞赛规则。其一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中国)《象棋竞赛规则》,其二即是《世界象棋规则》,也就是此前的亚洲《象棋比赛规例》。这里我们仅就《象棋竞赛规则》发展概况作一下简介。

1956年8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把象棋列入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审定颁布了象棋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本《象棋竞赛规则》。规则成文共九章,16页,6000字。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 棋盘和棋子 界定了棋盘标准样式、棋子红黑两色形制。

第二章 棋子的摆法 明确了对局之前,各种棋子的原始摆放位置。

第三章 猜先 规定行棋次序为黑先红后;正式比赛采用猜先方法(如两局制比赛,则次局先后互换,仍是黑方先走);同时还对让“一先”、“两先”、“三先”或“让子”的对弈情形,规定“两先”及以上的受让者,头几着不准“吃子”或“将军”。

第四章 棋子的走法和吃子 明确规定各种棋子的行棋和吃子方法。

第五章 记录 规范行棋双方每一着的记录方法。根据棋子行经方向采用“上”、“下”、“平”来表示,红方采用阿拉伯数字、黑方采用中文数字记载行止位置。

第六章 胜败 明确对弈的胜负结果,分别是: “将死”(一方捉得另一方将或帅时为胜,被捉一方为败);“困毙”(一方将或帅被困无子可走时为败)两种。

第七章 和棋 明确和棋结果,分别是:1.双方棋子或棋势都没有取胜可能时;2.遇到“长拦”、“长兑”、“长跟“、“一将一闲”、“解将还将”、“兵卒长捉”、“将帅长捉”、“车、马循环反捉”这八种情形,双方不走其他变着时。

第八章 禁止着法 列出对局中八种情形属不许可,违者作败棋论。这八种情形分别是:“长将”、“长要杀”、“长捉无根子”、“一将一要杀”、“一将一捉”、“一将一要抽”、“将帅对面”、“捉一不捉二”。

第九章 附则 分别比赛纪律、摸子走子、裁判(评判)执裁、计分办法、对局用时、棋例(疑难棋势)裁决等作出规范要求。

该竞赛规则中,竞赛规定部分,借鉴相对成熟的国际竞赛体系;基本规则部分,显然采用前文所述古之棋规,传承沿用并稍加完善;涉及“棋例”(疑难棋势)部分,则是对国内南北方发展历程中,约定俗成的传统规定和规矩,作了相对统一与规范。

由此开端,《象棋竞赛规则》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分别于1956195719581959196019651973197519781979年审定颁布了共10版(其中除1978年为仅试行半年的油印本外,其余9版均为铅印)。

期间“棋例”(疑难棋势)历经多次修改增订,并于1965年第一次把“疑难棋势”改称“棋例”在《竞赛规则》中单列自成一章,且分为“禁止着法”与“和例”各一节,同时提出“二打一还打”、“二打二还打”概念,理论雏形渐见。期间“两打一还打”造成困扰难点,“两将一还将”、“二打一还捉”、“二捉一还打”、“解杀还杀”、“解捉还捉”、“车马互捉”、“车炮互捉”从开始的互捉作和,到1965年一还打方无路可逃应由两打方变着,及1973年如一打方无法变着二打方须变,1975年、1978年的一打方若属被迫解捉还捉须由二打方变着,再到1979年的无论无变还是有变不变均作和与为了解救被捉住的无法逃跑、无子可保、陷于绝境的棋子、多打方无论无变或有变不变一概作和,各个时期明显禁允不定。

1982年亚象联制定出版的《象棋比赛规例》,尽管“棋例”沿用港澳棋规和照搬我国五、六十年代“棋例”,且允许长杀、一将一杀、一将一捉、一将一要抽吃子、一捉一要抽吃子、一子分捉两子及多子、两子分捉两子及多子与国内规则禁允迥异,但其兼收并蓄,条例分明的特色还是给国内以启发。同时随着棋手、裁判、教练等级制度的实施,规则重修也迈出新步伐,五年间两易其稿先在1984年出台试行规则(油印本),提出“第一反击”、“子力价值”、“自毙”、和及后的“联合捉子”、“配合捉子”、“60回合自然限着”、“违例”、“有效着数“等概念,令人耳目一新。继之于1987年产生正式新版《象棋竞赛规则》,第一次建立了较为规范完善的理论体系,“棋例”一章演绎成“术语解释”、“子力价值”、“棋例总纲”、“棋例细则”四节,突出了纲、目之间关系,体现出以理定规、以规管例的理论指导思想,规则发展从粗到细、从简到繁、从宽到严、从浅到深的历程,至此得到了历史性突破。

1999年中国象棋协会在1987年《象棋竞赛规则》基础上数易其稿,并报经国家体育总局审定,一部新的《象棋竞赛规则》在当年初问世。

新版竞赛规则在编写上跳出了四十年一贯制的章节模式,首次采用法律条文体例,文字力求简而不疑、详而不繁,总字数与页数均明显少于1987年版竞赛规则,达到了言简义明的修订要求。第一次规定走棋按钟须用同一只手,违反行棋规定、拒绝遵守规则作负。计时方法提供多种不同等级赛事的用时方案,并引入包干用时制度,较大幅度地压缩了对局用时,取消了“封棋”,对“超时”判负作出新规定。 “棋例”部分分为总纲、细则两章进行表述,重复局面取消“有效着数”,对一直沿用的形成循环反复局面的“疑难棋势”拗口名词首次创造性地明确定名为“待判局面”,使棋手、裁判易于掌握执行。重新分类增删“棋例”总纲,使之成为四款总则和四款通则,与亚洲规则的四大裁决原则,外延内涵基本达成一致,缩减了与亚洲棋规的差异性。同时把亚象联《象棋比赛规例》、《棋手等级制度》等内容合编成一册出版,便于学习、参照、探索、研究。

2004年5月开始,中国象棋协会决定对1999年版《象棋竞赛规则》再行作修订完善。2007《象棋竞赛规则》(试行本),随后在国家级各类重大赛事上开始试行(2007年试行本由于只是在内部试行,是历版象棋规则中唯一未曾公开出版发布的一本《象棋竞赛规则》)。

2007规则试行本主要从以下九点作了修订补充:

1.计分办法从“胜得1分、和棋得0.5分、负得0分”改为“胜得2分、和棋得1分、负得0分”;

2.采用加秒用时制;

3.采用贴时贴分制;

4.取消原规则中“发生互打时,兵()叫吃子均按捉处理。”一条;

5.在新版规则中补充快棋赛规则,其中自然限着由裁判直接判罚;

6.将原规则“占据防守要点”的描述改为“占据守和要点”;

7.进一步明确“捉”的概念,出现棋例时只根据发生纠纷的局面,按性质判定是“捉”是“闲”;

8.增加累进分、破同分的描述和判断;

9.专业比赛和业余比赛在执行规则上判罚尺度将有所区别。

2011年9月在2007年试行本和2010年修订稿基础上,中国象棋协会审定出版2011《象棋竞赛规则》试行本,这也是《象棋竞赛规则》不再由国家体育总局审定,而改由该(群众体育)项目社会(团体)组织中国象棋协会名义审定出版。

2014年4月与6月,中国象棋协会在2011试行本基础上再经修订完善,审定出版了2011《象棋竞赛规则》(2014年版)。

2019年开始,中国象棋协会在2011规则基础上再次修订,于次年审定出版了2020版《象棋竞赛规则》。

参阅文献:

1、由特级国际裁判季本涵大师所撰的《明清两代象棋棋规初探》、《象棋“一棋两规”现象之探索》等发表在秋雨夜象棋网“棋人棋事”版上的相关文章。

2、由特级国际裁判刘国斌先生所撰于2007-2009年间发表在北京《劳动午报》的《棋例人生》连载。注:2019年被中国棋院杭州分院列入《棋文化全书·弈林志和棋例人生合本》由杭州出版社给予结集出版)。

3、由国家级裁判言穆江大师为杭州国际棋文化峰会所撰的“棋类运动比赛规则和比赛赛制现代化研究——亚洲《象棋比赛规例》与中国《象棋竞赛规则》之异同”论文。注:2017101日发表于杭州智力运动公众号。

参考资料:《世界象棋规则》出炉大事记

1978年11月,亚洲象棋联合会成立。根据章程规定,将制定统一棋例作为重点工作。首届裁判组于1981年草拟初稿供各会员单位作为参考。198296日至11日,亚洲象棋联合会第一次裁判会议在澳门召开。会议由裁判长李志海主持,来自新加坡、泰国、中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中国澳门、中国香港7个国家和地区共19名代表出席会议。会议通过并修订裁判长草拟的象棋比赛规例及图解,并授权裁判长编辑出版《象棋比赛规例》

1982年12月,《象棋比赛规例》初版面世。在亚洲及美加各地运用,未产生任何纠纷。

1989年65日至7日,亚洲象棋联合会第二次裁判会议在中国香港召开。会议由裁判长李志海主持,来自新加坡、中国、中国澳门、中国香港、中国台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10个国家和地区共23人出席会议。会议拟定并通过了亚洲象棋团体赛和个人赛的制度方式。

1992年11月,《象棋比赛规例》第二次修订本出版。

2003年34日至6日,亚洲象棋联合会第三次裁判会议在中国澳门召开。会议由裁判长李志海主持,来自中国、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中国台北、中国香港、中国澳门10个国家和地区共18名代表出席会议。同年,《象棋比赛规例》第三次修订本出版。

2008年,由于《象棋比赛规例》第三次修订本全部派清,亚洲象棋联合会出版《象棋比赛规例》第三次修订本“补充版”。

2017年916日至21日,“利发杯”第18届亚洲象棋个人锦标赛在柬埔寨金边举行,比赛期间(1617),亚洲象棋联合会召开特别动员大会、常务理事会会议及第四次裁判会议。总共有16个国家和地区的棋界领导、裁判精英欢聚一堂,共同研讨亚洲象棋比赛规例。会议由裁判长陈辉煌先生召集并主持,委托亚洲特级裁判、新加坡陈茂然先生整理和编辑《象棋比赛规例》第四次修订本(亚象联官网提供下载)。

2017 年 11 15 日,在菲律宾召开的世界象棋联合会第七届执委会第一次会议上,经霍震霆主席积极倡导,及亚洲象棋联合会大力支持,会议决定,在亚洲《象棋比赛规例》第四次修订本的基础上制定、编辑、出版统一的《世界象棋规则》,以扩大项目影响力、促进竞技水平提高、保障竞赛有序进行。201811月,世界象棋联合会与中国象棋协会联手审定出版了第一本中英文双语《世界象棋规则》,《规则》基本上保持了亚洲《象棋比赛规例》第四次修订本的原貌,仅对个别重复部分内容与次序编排做了有限调整。

相关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