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布《中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规划(2022-2032)》的通知
国象协字〔2022〕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际象棋协会,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完善国际象棋后备人才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国际象棋发展现状,制定了《中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规划(2022-2032)》。现予以发布执行。

(点击下载)附件:中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规划(2022-2032).docx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

2022年11月1日

中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规划(2022-2032)

目录

一、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发展现状

(一)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本情况

(二)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国高水平后备人才与国外高水平后备人才的对比

(四)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

二、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

(一)培养精英国际象棋后备人才

(二)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象棋后备人才

(三)保持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性

(四)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后备人才

三、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

(一)规模和数量目标

(二)质量和水平目标

(三)国际比赛成绩目标

四、完善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一)夯实学校国际象棋基础

(二)强化青少年三级培训体系建设

(三)完善基层组织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渠道

(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五、切实加强我国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工作

(一)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二)提高选材育才水平

(三)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六、创新发展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体系

(一)加强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体系建设

(二)大力开展青少年国际象棋活动

(三)与教育系统密切合作,推进“体教融合”上台阶

(四)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

七、推进我国青少年国际象棋培训主体建设

(一)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管理

(二)打造精品基地工程

(三)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

(四)畅通青少年运动员升学渠道

八、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

(一)明确工作责任

(二)抓好督促检查

(三)营造发展氛围

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关系我国国际象棋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创新。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指示批示,完善国际象棋后备人才体系,不断提高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质量和效益,着力推动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深入开展,为建设体育强国、健康中国贡献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体育总局有关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相关要求,结合中国国际象棋发展现状,制定了《中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规划(2022-2032)》。一、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发展现状(一)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本情况

1.全国国际象棋专业队

全国现有13支省市级国际象棋专业队,浙江、江苏、上海、北京、天津、河北、广东、山东、 黑龙江、 湖北、 重庆、成都和杭州国际象棋专业队,该13支队伍在训棋手总数不足100人。

2.全国国际象棋教练员队伍

全国拥有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授予的教练员证书的教练员约5000人左右,有岗位职称的教练员不足20人。

3.全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地

全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地共18所,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5所,分布在上海、重庆、广东、江苏 天津、 河北、山东、 黑龙江、 浙江、 辽宁、海南、湖南、江西、 河南、山西等15个省市。

4.全国国际象棋俱乐部

全国共有国际象棋培训机构1000多家,在训人数约15万人(两项数据是估算)。从学棋人口的结构来看,4-8岁人数最多,到10岁就开始减少,到12岁锐减。学棋人口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大量流失,其中主要原因是,绝大部分的青少年棋手都面临学业压力,尤其面临中考和高考的压力。

5.全国国际象棋青少年赛事体系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建立了多层次的竞赛体系,为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选手提供比赛机会。(1)青少年锦标赛系列。(2)全国棋协大师赛每年举办几十场(疫情前),是青少年晋升中国国际象棋协会业余称号的首选赛事。(3)全国乙级联赛、“新人王赛”、“新秀赛”、“新锐赛”等赛事为高水平的青少年棋手创造锻炼机会。(4)协会每年(疫情前)组队参加世界、亚洲青少年赛事,以及双边多边青少年交流赛。

6、国际赛事成绩

疫情前的统计:从2015年到2019年,我国20岁以下的男女棋手在世青赛上未取得冠军;在世少赛上,我国18岁以下的青少年共获得5个冠军;在亚洲青少年上,我国青少年获得10个冠军。

(二)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模式

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梯队培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普及入门):主要由社会力量所办的国际象棋俱乐部或培训机构,通过基层的教练员、国际象棋工作者对当地的青少年进行启蒙和基础性训练。

第二阶段(特长培养):主要由各省级棋牌管理中心(省级协会)、国家高水平的后备人才基地以及职业棋手退役后创立的国际象棋俱乐部,培养在省级或全国比赛中取得成绩的优秀苗子,并为国家队输送人才。

第三阶段(专业棋手):国家队承担高水平后备力量培养,目前由深圳杭州两个训练基地对来自全国的优秀青少年棋手进行集中专业训练。

(三)我国高水平后备人才与国外高水平后备人才对比

近年来国际象棋运动越来越年轻化,国际象棋强国俄罗斯、美国、印度都在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出现了大批颇具潜力的希望之星。以乌兹别克斯坦为代表的中亚国家,后备力量异军突起,在多项高等级国际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中国虽然在职业顶端仍然保持竞争力,但在后备力量培养明显滞后。

美、俄、印、中四国在代表后备力量的18岁以下棋手所获得特级大师、国际大师的数据对比:

美国特级大师4人;国际大师12人;最高等级分为2563。

俄罗斯特级大师0人;国际大师7人;最高等级分为2534。

印度特级大师8人;国际大师15人;最高等级分为2726。

中国特级大师0人;国际大师2人;最高等级分为2446。

(四)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形势下,我国国际象棋的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面临着许多困难。

1.输送渠道狭窄

随着市场化、多元化人才培养格局的逐步形成,各种国际象棋培训机构纷纷涌现,但这些培训机构自主经营,未获得政府的资金支持,导致部分高水平的培训机构,对后备人才培养缺乏积极性。优秀人才的培养输送主要依靠专业队,而专业队也面临资金短缺和激励机制。输送渠道狭窄造成国际象棋人才选拔质量和数量上受到影响。

2.评价标准单一

目前,在后备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中,比赛名次和获取金牌数量依然是考核地方体育领导人、培养单位负责人和教练员业绩的单一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后备人才全面性的培养,不能适应项目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3.区域发展失衡

西部省份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如宁夏、甘肃、云南、贵州、广西、海南、青海、内蒙、西藏等省区,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缺失,后备人才培养呈现区域发展极不均衡。

4.后备人才流失严重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就业有了更多的选择,家长从子女未来发展的考虑,将其送往竞技体育道路培养的想法日益慎重,客观上形成了具有优秀国际象棋天赋的后备人才的流失。

5.教练队伍匮乏

目前,各级培训体系都存在教练员匮乏的现象。在基层训练体系中,教练员数量不足的问题较为普遍,训练方式比较粗放,难以对后备人才的成长精雕细琢,造成业余训练总体质量不高。达到中高级水平的青少年,依然缺乏系统有效训练、针对性的赛事等问题突显。各级体育部门未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影响了教练员的积极性,难以吸引、留住人才。

二、我国国际象棋的后备人才培养的基本原则(一)培养精英国际象棋后备人才

培养具有国际象棋特殊天赋和能力的高精尖青少年棋手是我国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积极发挥我国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通过科学选材,科学训练,科学管理,科学教育,发现和培养从事为国家争金夺争银的预备队。

(二)培养高素质的国际象棋后备人才

全方位地提高青少年的人格魅力、文化素养以及国际象棋技能:注重青少年品格、思维、意识、技术、战术、体能、素质、动机等多维因素的全面发展;注重道德修养与文化知识的全面提升;做到人格训练、身体训练、技能训练与智能训练同步。

(三)保持后备人才培养的持续性

遵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和优秀青少年棋手的成长规律,合理确定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训练内容与进程,系统设计不同年龄段的教学训练手段与方法,全力保持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的系统工程健康持续发展。

(四)培养对社会发展有用的后备人才

坚持教练员、管理者、教育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严格要求,精细管理。既要培养他们高超的技能,又要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服务社会,打造能征善战、作风优良、为国争光、胸怀远大理想的后备人才队伍。

三、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一)规模和数量目标

1.第一阶段(2022年-2025年):保持现有后备人才的规模和数量,通过组织训练、举办比赛、制定措施等手段,提高后备人才质量。到2025年底,在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中参加国际象棋中级水平训练的学生人数达到3000人,省市级人才梯队从事高水平竞技国际象棋运动的8-16岁年龄段人数力争达到300人,国家级人才梯队12-16岁年龄段人数达到30人。

2.第二阶段(2026年-2029年):通过加大体教融合的力度,校园国际象棋运动蓬勃发展,青少年参与国际象棋运动的规模有所扩大,数量有所提高。在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中参加国际象棋中级水平训练的学生人数达到6000人,省市级人才梯队从事高水平竞技国际象棋运动的8-16岁年龄段人数达到600人,国家级人才梯队12-16岁年龄段人数达到60人。

3.第三阶段(2030年-2032年):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变,体教结合更加融合,职业体育基本形成,参加国际象棋运动的青少年在数量和质量上有较大提升,在国家级、省级特色学校中参加国际象棋中级水平训练的学生人数达到9000人,省市级人才梯队从事高水平竞技国际象棋运动的8-16岁人数达到900人,国家级人才梯队12-16岁人数达到90人。

(二)质量和水平目标

在继续保持竞技能力较为突出的同时,大力推进和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综合素质发展,加大与社会和教育部门的合作共赢,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与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融合促进。基本实现15岁以上少年国际象棋运动员真正完成9年制义务教育,在运动员个体上能够体现出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各方面需求,表现出较高的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体育与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融合促进,90%进入国家队的青年运动员学习成绩优异,国际象棋运动员退役后能够从事国际象棋管理、科技、宣传、文化等领域的相关工作。

(三)国际青少年比赛成绩目标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发展,国际象棋后备人才的培养要达到:在亚洲青少年锦标赛中争取包揽男女各组别冠军,在世青赛的比赛中,确保男子有冲击冠军实力,女子有较大的争冠把握,在参加其他比赛中,可视参赛对手的实力和我队青少年培养的实际需要,夺取冠军和锻炼队伍相结合,保持主力队员最大胜率的同时,适时锻炼年轻选手的适应能力和冲击力,保证整个队伍的合理梯队建设。

四、完善我国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一)夯实学校国际象棋基础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幼儿园)称号授予办法》的有关要求,充分发挥国际象棋的育人功能,坚持以特色学校为引领,积极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国际象棋活动,支持学校创建国际象棋俱乐部,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学生国际象棋竞赛活动,共同营造校园国际象棋文化氛围,推进“一校一品”建设。

(二)强化青少年三级培训体系建设

1.学校、社会俱乐部是三级国际象棋训练体系建设的第一级,即初级训练模式。打牢学校、俱乐部国际象棋基础,着力在培养兴趣、提高技能基础上发现优秀苗子,开展课外、校外国际象棋训练。

2. 以重点特色学校、优秀国际象棋俱乐部和后备人才基地为重点创新发展第二级训练模式,即中级训练模式,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开发青少年的国际象棋天赋和专项特长。

3. 充分发挥省级优秀运动队的作用、突出国家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引领示范作用,构建第三级训练模式,努力提升科学系统训练,提高输送率和成才率,促进项目优秀运动员的梯队建设。

(三)完善基层组织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渠道

完善各级各类基层组织向国家队输送人才的渠道,积极达成双方的利益。发挥好杭州、深圳两个基地的作用,建立精英后备人才队伍。获得总局棋牌中心和和中国国际象棋协会政策支持。

(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

鼓励兴办多种形式的青少年国际象棋培训机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青少年国际象棋活动中心和俱乐部的建设;鼓励通过委托授权、购买服务等方式,将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青少年国际象棋公共服务项目交由社会力量承担;鼓励企业通过冠名、合作、赞助等形式,参与青少年运动队、青少年品牌赛事等无形资产开发。

五、切实加强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工作(一)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按照国家体育总局的要求,坚持“培养兴趣,选好苗子,打好基础,科学训练,积极提高”的原则,积极探索科学化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深入研究国际象棋项目制胜规律、青少年运动管理规律,系统总结成功经验,在技战术创新、训练理论、训练观念、训练方法、组织管理、团队建设等方面为青少年的发展提供借鉴。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国际象棋发展的新趋势、新理念,制定和实施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严格按照青少年国际象棋项目训练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系统扎实的训练,促进青少年棋手国际象棋基本技能的全面提高。

(二)提高选材育才水平

科学选材是后备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的第一重保障。用科学先进的理念指导青少年选材工作,研制青少年国际象棋项目选材标准,科学、合理制定各项指标,建立健全国际象棋后备人才信息管理系统,完善青少年选材育才专家和服务团队,建立人才档案,定期开展测试评估和科学追踪,对重点青少年棋手进行跟踪监测,国家队和省市队的选拔体制要更加放开,面向各种渠道培养出来的后备人才。

(三)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鼓励、支持退役运动员从事教练工作。完善各级教练员注册、登记、培训和管理制度,有序开展教练员从业资格和等级认证工作。完善教练员任期目标、职称评定、竞争择优、考核奖惩及相关待遇等的具体实施办法。制定实施社会机构教练员的培训计划,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各级教练员进行培训。教练员培训以地方培训为主,加大国家层面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教练员队伍整体素质、执教能力和水平。提高精英教练员的待遇,为激发教练的主观能动性,优化教练的工作环境,在国家队教练中引入竞争机制。

六、创新发展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体系(一)加强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体系建设

鼓励各级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体制,积极开展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全国、省、市、县4级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要上下衔接、形成体系,构建青少年国际象棋逐级选拔的参赛机制。

(二)大力开展青少年国际象棋活动

中国国际象棋协会积极组织全国青少年国际象棋竞赛活动,创新青少年品牌赛事,逐步形成全国青少年活动的组织网络;支持各地举办各类青少年赛事,形成当地的青少年特色赛事;积极组织和参与国际间青少年国际象棋交流与合作,组织国际青少年比赛在华举办。

(三)与教育系统密切合作,推进“体教融合”上台阶

在教育系统普及、推广国际象棋项目,创造条件将国际象棋项目列入中小学生校本课内容,激发学生潜能;增加全国国际象棋特色学校国际象棋比赛,提高全国特色学校开展国际象棋项目的积极性,发挥其示范和引领作用;派遣技术水平高、执教经验丰富的教练员去基层学校执教,提高基层学校国际象棋棋手的技术水平。

(四)加强青少年运动员注册管理

加强青少年的注册系统,促进青少年运动员合理有序流动;引导和规范青少年运动员跨地区交流,杜绝青少年竞赛中的弄虚作假行为,杜绝使用兴奋剂,为青少年运动员创造公平、公正的参赛环境,保障青少年运动员的参赛权益。

七、推进我国青少年国际象棋培训主体建设(一)加强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管理

根据《国际象棋项目培训规范》,加强对各地国际象棋培训机构好俱乐部的管理,各类国际象棋培训机构要进一步发挥社会功能,主动为本区域提供更为广泛的青少年国际象棋服务,带动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竞赛工作的开展。

(二)打造精品基地工程

打造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地精品工程,按照《全国国际象棋基地称号授予办法》,加强国际象棋后备人才基地、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充分发挥基地精品工程的引领示范作用,提高人才培养效益。

(三)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

按照体育总局等部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的要求,以青少年赛事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省级以上优秀运动队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促进青少年运动员体育精神的养成和文化素质的提升。重视强化青少年棋手的体能体质锻炼。

(四)畅通青少年运动员升学渠道

积极推进高等学校运动训练和民族传统体育面向国际象棋棋手的单独招生、体育高职院校单独考试招生政策的落实。帮助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优秀棋手免试保送就读普通高等学校。支持青少年棋手参加体育本科院校面向青少年运动员开展成人高等教育、远程教育等其他形式的高等学历教育,拓宽青少年棋手升学和继续教育的渠道。

八、认真做好组织实施工作(一)明确工作责任

制定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竞赛选拔制度等,加强行业指导,为项目发展及教练、教师、裁判员、管理人员培养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措施落实到位。

(二)抓好督促检查

各地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国家和地方惠及青少年训练的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三)营造发展氛围

要加大青少年国际象棋工作的宣传力度,注重培育基层青少年国际象棋训练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大力宣传体育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青少年国际象棋工作发展的良好氛围。

中国国际象棋国家队

2022年11月1日

相关链接
近期热门文章